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08:30-08:55 | 专题发言 |
大容积脑出血的智能多模态监测及分析 |
张 乐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08:55-09:20 | 专题发言 |
脑动脉夹层与脑血管疾病:现状、问题和展望 |
王芙蓉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09:20-09:45 | 专题发言 |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通过多模式CT评估侧枝循环、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 |
张 蕾 |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
09:45-09:53 | 论文发言 |
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痫性发作患者的脑电微状态特征及预后 |
王鸣华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09:53-10:01 | 论文发言 |
联合定量脑电图与临床评估以更准确预测急性意识障碍患者预后 |
柴树婷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0:20-10:45 | 专题发言 |
成人FIRES研究进展 |
王 亮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0:45-11:10 | 专题发言 |
急性脑卒中低温脑保护时肺部感染的防治 |
谭 红 | 长沙市第一医院 |
11:10-11:35 | 专题发言 |
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围手术期的麻醉及镇静研究进展 |
黄凯滨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11:35-11:43 | 论文发言 |
中链甘油三酯补充治疗急性重症脑病的疗效评价 |
张炳俊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11:43-11:51 | 论文发言 |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脂肪补充的剂量-效应关系与死亡率: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
李 楠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11:51-12:00 | 总结 |
神经重症专场总结
潘速跃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3:50-14:00 | 致辞 |
开幕式致辞 |
||
14:00-14:20 | 专题发言 |
神经康复多学科专家共识 |
张 通 |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
14:20-14:40 | 专题发言 |
超声介入技术与再生康复 |
李雪萍 | 南京市第一医院 |
14:40-15:00 | 专题发言 |
数字疗法在卒中康复领域中的应用 |
张玉梅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15:10-15:20 | 论文发言 |
双侧间断性Theta爆发刺激对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对比及脑网络机制研究 |
吴泽林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5:20-15:30 | 论文发言 |
上下肢协同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姿势控制的临床疗效:一项随机、对照、单盲临床研究 |
黄 丹 | 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 |
15:30-15:40 | 论文发言 |
以小脑为靶点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在卒中后失语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
刘 洋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15:40-15:50 | 论文发言 |
EEG及ERP在脑卒中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
王云雷 |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
15:50-16:00 | 论文发言 |
一例爆发性心肌炎心肺复苏40分钟的重度昏迷患者的 促醒及综合康复之路--病例分享 |
尹艳梅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6:00-16:20 | 专题发言 |
无创脑机接口技术在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
刘丽旭 |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
16:20-16:40 | 专题发言 |
认知训练的原则与方案 |
屈传强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
16:40-17:00 | 专题发言 |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综合康复治疗 |
蔡 斌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7:00-17:10 | 论文发言 |
时空同构训练结合绘画疗法在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
孙东琳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17:10-17:20 | 论文发言 |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对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
庄卫生 | 河南省人民医院 |
17:20-17:30 | 论文发言 |
运动想象-脑机接口对脑卒中后中重度手功能康复的临床运用及皮质激活变化研究 |
刘玲玉 | 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 |
17:30-17:40 | 论文发言 |
神经超声技术与电生理在脑卒中后前臂屈肌痉挛所致正中神经损伤早期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
王艺铮 | 中国康复科学所 |
17:40-17:50 | 论文发言 |
(已发表stroke杂志)缺血性卒中的脑 - 体相互作用:迷走神经刺激重编程小胶质细胞与顶核刺激增强小脑神经保护的神经康复机制 |
王语纯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17:50-18:00 | 论文发言 |
纳米递送mRNA-IL-6鞘内注射治疗紫杉醇诱导周围神经损伤的作用和机制 |
林心柔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18:00-18:10 | 论文发言 |
基于步态参数动态变化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训练响应分型及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
王诗雅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18:10-18:20 | 总结 |
闭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