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4:00-14:20 | 专题发言 |
类淋巴功能障碍与无症状颅内血管狭窄的认知功能 |
徐蔚海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14:20-14:26 | 论文发言 |
脑干卒中继发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
沈遥遥 | 江西省人民医院 |
14:26-14:32 | 论文发言 |
无症状脑小血管疾病患者沿血管周围间隙的弥散张量成像指数在神经血管耦合与认知功能关联间的作用研究 |
陈 静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14:32-14:38 | 论文发言 |
一站式心上动脉粥样硬化评估体系的建立及其对病因的影响 |
姜倩梅 | 中国卒中学会 |
14:38-14:44 | 论文发言 |
类淋巴功能障碍与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关联研究 |
邹胤曦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14:44-14:50 | 论文发言 |
高原地区脑小血管病影像学特征分析 |
王俊山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
14:50-14:56 | 论文发言 |
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和皮层脑形态学测量分析G6PD缺乏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灰质结构差异 |
陈禧凌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4:56-15:02 | 论文发言 |
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的影像学特征与治疗预后 |
王 雪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15:02-15:08 | 论文发言 |
基于非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晚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预后的价值:一项多中心研究 |
赵国庆 |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 |
15:08-15:14 | 论文发言 |
脑白质高信号半暗带与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
王为森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15:14-15:20 | 论文发言 |
CSVD患者皮层铁沉积与脑萎缩及认知障碍相关性探究 |
方世元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15:20-15:26 | 论文发言 |
基于U-Net GAN的跨模态QSM脑影像生成 |
潘星齐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15:26-15:32 | 论文发言 |
术前抗血小板治疗在急性大血管病闭塞(LVO)患者机械取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CSVD影像学特征的启示? |
龚 骊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
15:32-15:38 | 论文发言 |
颅内动脉狭窄背景下脑小血管病的机械-代谢分型体系构建:计算流体力学驱动的多模态影像机制研究 |
张思远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5:38-15:44 | 论文发言 |
茎突过长相关颈动脉夹层所致青年卒中的临床特征分析 |
石际俊 | 核工业总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5:55-16:04 | 论文发言 |
以尾状核为中心的三阶段网络重组表征帕金森病早期认知障碍进展:一项同步PET/fMRI研究 |
张文丽 | 深圳市人民医院 |
16:04-16:13 | 论文发言 |
脑血流灌注与淀粉样蛋白沉积对症状性AD患者胆碱能白质通路损伤的影响及其对认知作用的潜在过程 |
卢清正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16:13-16:22 | 论文发言 |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眼球扫视运动的临床特征分析 |
周香雪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16:22-16:31 | 论文发言 |
NOTCH2NLC基因相关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的脑磁共振影像学研究 |
曾 琰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16:31-16:40 | 论文发言 |
抗运动超快速定量磁共振成像在神经系统疾病成像中的应用:来自亨廷顿病的启示 |
张 行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16:40-16:49 | 论文发言 |
脑桥“chocolate chip sign”在HTRA1相关显性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中的诊断效能 |
郭 昱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16:49-16:58 | 论文发言 |
利用多模态PET/MR成像探索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与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MOGAD)白质区代谢与炎症特征的差异 |
白书维 |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 |
16:58-17:07 | 论文发言 |
顺磁性边缘病变与整体低信号病变预测中国多发性硬化人群队列的疾病进展和复发 |
李海庆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17:07-17:16 | 论文发言 |
CST3相关成人型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影像学特征 |
钟绍平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